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印度教育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6-28 20:03:50


教育是一件大事,有很多内容需要大家进行了解,只有了解了这些知识才对教育孩子有所帮助,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更多的教育知识,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印度教育这篇内容,希望大家能够仔细阅读。

一、初等教育

1950年颁布的《印度共和国宪法》规定初等教育为义务教育(6-14岁年龄段,8年),并要求十年内在全印度实现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至今,印度距离普及八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仍然十分遥远。尽管1986年的《国家教育政策》和1992年的旨在贯彻《国家教育政策》的《行动计划》一再强调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性,但官方统计资料显示,1993-1994学年度,全印初等教育阶段,一至五年的辍学率为36.32%(男生为35.05%,女生38.57%),而一至八年级的辍学率竟高达52.80%(男生49.95%,女生56.78%)。

1986年以来,初等教育领域的工作重点是提高贯彻《国家教育政策》有关规定的质量,其中,“操作黑板方案”非正规教育计划和师资培训处于优先发展地位。

印度初等学校的环境没有吸引力、校舍条件难以令人满意、教学材料匮乏,被认为是入学率和巩固率不高的重要原因,所以,《国家教育政策》呼吁开展一场改善初等教育办学条件的运动并将其形象地称为“操作黑板方案”(operationBlackboardScheme)。该方案从1987-1988学年开始实施,力图使全印的初等学校具备最起码的物质条件,即:至少要有两间教室;至少要有两名教师;要有最基本的教学材料,包括黑板、地图、玩具、手工用具和小图书室。该方案的实施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初等学校补充了近15万名教师,为99.9%的初级小学购置了基本的教学材料,使约1.5万所在校生超过100名的学校有了三位教师。从1994年度起,该方案开始向高级小学延伸。

印度政府还于1979-1980年度开始实行非正规教育计划,旨在使6-14岁的没有上过学的儿童能够接受基础教育。1986年以后,印度政府又加大了该计划的实施力度,至于1995年初,25万所非正规教育中心容纳了约620万学生。目前,该计划与国家消除童工的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另外,由于印度初等教育办学条件差,再加上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待遇偏低,所以合格中小学教师的缺额很大。虽然近年来采取了一些加速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措施,但由于教师地位没有明显提高,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局面没有多少改观。令人惊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印度中小学一些教师只拿工资而不任课、教师轮班到学校来“应付”的现象并不鲜见,也使教师队伍现存的问题雪上加霜。

二、中等教育

印度中等教育共四年,初中、高中各二年。目前,各方面正想方设法提高中等教育的水平,改善一些课程的质量,这些课程包括理科教育、环境教育、教育中的文化与价值观、计算机常识、教育技术等。

根据1986年《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中等教育阶段改革的重点是进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流。1988年2月,一项由中央政府资助的在高中实行职业教育的方案开始执行。该方案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减少熟练劳动力方面的供求失衡,为那些对上大学不感兴趣或目的不明确的学生提供另一种选择机会。1993-1994学年,一项由中央政府资助的职前教育方案又开始在初中阶段实行。该方案主要是向初中学生传授简单而实用的技术,发展他们的职业兴趣以利于他们在高中阶段选择职业教育课程。

印度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流的目标是,到1995年,要把10%的学生分流到职业教育中去,到2000年分流25%。目前,普教与职教分流的比例有较明显的进展。但是,各类职业课程的质量普遍较低,这主要是因为各邦在建立专业管理体制方面进展缓慢,而且在学校与雇主组织之间没能建立持续而有效的联系与合作。因此,在巩固现有职教与普教分流比例的同时尽快提高职业课程的质量,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预计到2000年实现分流25%的目标也会有很大困难。

三、技术教育

技术教育在印度教育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高等技术教育处于整个教育体系的塔顶。在印度,大学毕业生需要自谋职业,由于受社会需求的制约,大量的普通文科、法律、商业和经济等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而一些高等技术院校(主要是印度技术学院和印度科学学院)的毕业生却供不应求,能获得待遇优厚的工作。

印度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以证书制为主,即获得高中毕业证书就等于获得了进入大学的资格,但是,要想进入高等技术院校,还需要再通过全国统一的“联合招生考试”。由于招生标准很高,学习年限比普通大学更长,课程要求严格,所以学生数量有限而质量较高,颇受社会的欢迎。

根据1961年的《技术学院法案》,五所印度技术学院分别设在卡拉哥普尔、孟买、马德拉斯、坎普尔和德里五个城市。1994年,联邦议会通过了对该法案的补充修正案,决定在阿萨姆邦的古瓦哈提市设立第六所印度技术学院,该学院已于1995-1996学年度正式招生。目前,印度科学学院只有一所,设在班加罗尔市。此外,印度实施技术教育的机构还有:4所印度管理学院、17所地区工程学院、1所行政人员培训学院、36所社区多科技术学校、1所东北地区科技学院以及一些综合大学的技术系等。

1986年以后,技术教育领域的主要变化还有:原咨询机构“全印技术教育委员会”于1988年3月成为具有法律地位的行政机关,职能为协调全国范围的技术教育发展;保证各级技术教育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提高质量;为技术教育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和教育标准。从1994年4月起,原由教育部负责的一些有关技术教育的工作也划归全印技术教育委员会管理。

四、高等教育

印度独立以后,高等教育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之中,综合大学由25所发展到213所,自治学院及大学附属学院的总数超过5000所。1994-1995学年,印度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总数约为501万,其中,约441万(88.1%)为本科生,约47.6万(9.5%)为硕士研究生,5.5万(1.1%)为硕士学位以上的研究生(包括哲学硕士和博士),6.5万(1.3%)攻读非学位课程;女大学生总数为164.4万。据测算,按照目前的速度发展,到1997-1998学年度,印度高校的在校生总数可达600万左右。

如果按专业划分,那么,大约40.4%的在校生学的是人文与艺术类,21.9%学的是商业,19.6%学理科,其余的18.1%学工程技术、法律和其它专业。在印度这样的农业大国,在校大学生中学农林专业的仅占学生总数的1%左右。

印度各大学本部共有教师64847人,其中8300名教授,16990名副教授,36963名讲师,2594名辅助教师(辅导学生学习、管理学生福利的教师);大学附属学院共有教师220830人,其中高级教师30695人,讲师180418人,其余为辅助教师。印度大学教师的经济待遇较高,位列印度中产阶级的上游。

印度只有一所全国性的实施远距离高等教育的机构,即1985年9月成立的“国立英迪拉•甘地开放大学”。目前,该大学主要开设一些证书课程,也有少量的学士和硕士学位课程。1994-1995学年,在该校注册的学生总数约为25.7万人。

长期以来,印度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严重失调,近乎免费的高等教育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后果最终导致了人力、财力的惊人浪费,这些问题至今没有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加上印度发育不良的市场经济在调控高等教育方面作用甚微,因此,问题的严重程度还在不断加剧。

五、成人教育

1991年印度全国人口普查的最终报告显示,印度全国7岁以上人口中的文盲率高达47.8%(1981年为56.4%),文盲总数超过3.2亿。因此,扫盲教育仍然是印度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务。按照计划,印度要在1997年末使9-35岁年龄组的1亿文盲脱盲。

1990年,“全民识字运动”在教育最发达的一个邦取得成功之后开始向全国推广,成为印度扫盲教育的基本形式。全民识字运动的基本特点是:以特定地区为单位,有固定的教学时间,教学人员为志愿者,注重经费的使用效率,注重教学结果。该运动由各地区专门成立的委员会组织管理,委员会成员来自社会各界以确保其广泛的参与性。委员会根据任务的不同下设一些专门委员会,建立了从区(邦之下的行政单位)到村的各级推广机构。全民识字运动的经费由中央政府和各邦政府以2:1的比例分担。目前,很多邦政府对这一运动缺乏热情,没有组织起有效的管理。

印度成人教育领域中的继续教育是扫盲教育的继续,即为新脱盲的人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巩固扫盲的成果,使这些人不断学习新知识并能用所学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

印度教育这篇内容是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大家平时能够多了解与教育相关的内容,这样能够增长自己的见识,更多的资讯内容请查阅学大教育网。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