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百科-考茨基介绍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2-04 14:22:40
大家喜欢阅读历史吗?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重要的考证。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今天,学大网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一片相关的文章,历史人物百科-考茨基介绍。供大家参考,阅读。更多历史信息,关注学大网。
卡尔·考茨基,社会民主主义活动家,亦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重要人
物,考茨基是卡尔·马克思代表作资本论第四卷的编者,但此卷在西方和苏俄均不被认为尊重马克思原意。卡尔·考茨基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卓越领导人之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权威。考茨基在其论著中违背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固有矛盾的核心论述,受到新康德主义以及拉萨尔主义影响,使第二国际逐渐远离马克思主义的原本论述,受到列宁以及西方现代重要知识分子的指责与批判.同时他对社会主义历史影响深远,并成为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主要经历
1854年10月16日卡尔·考茨基生于布拉格。1938年10月17日卒于阿姆斯特丹。1874年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历史和哲学。
卡尔·考茨基1875年1月加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1876年与W.李卜克内西和A.倍倍尔建立联系。1877年加入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后为德国社会民主党)。1880 年应聘到瑞士苏黎世,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员、改良主义者K.赫希伯格的助手,出版《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年鉴》。1881年3月被派往伦敦会见K.马克思和F.恩格斯,从此由激进的民主主义逐步转向马克思主义。1882年秋,筹备创办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考茨基任主编。1885年迁居伦敦,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历史。19世纪80~90年代,发表著作,对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唯物史观以及党的纲领作了通俗的论述,曾得到恩格斯首肯。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考茨基同倍倍尔等人成为社会民主主义的主要理论家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核心。
被认为是第二国际的主要理论代表。1914~1938 年考茨基成为机会主义者。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曾向德国社会民主党议会党团建议在表决是否支持政府军事预算时弃权,以中派主义掩饰并支持社会沙文主义者公开的叛变行为。1914年9月发表《帝国主义》一文,提出“超帝国主义”论。还要求党服从机会主义者的领导,同帝国主义政府合作,鼓吹社会和平主义。1916年由于对一战的观点不同,罗莎·卢森堡等党的左翼同考茨基决裂。1917年考茨基也离开社民党,为了显示与机会主义者的不同。1917年4月在哥达建立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 为此他被免去《新时代》主编职务 )。1921年2月在维也纳建立第二半国际。1922年9月和1923年5月,又将两党和两个国际合二而一。俄国十月革命后,歪曲马克思主义,攻击苏维埃政权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后,出任P.谢德曼政府的外交部副部长和社会化委员会主席,坚持改良主义,极力阻止革命向前发展。1924年出版《唯物主义历史观》,较系统地 阐明了他的机会主义观点。德国法西斯执政后,迁居维也纳。1934年取得捷克斯洛伐克国籍。1938年德国侵占奥地利之前,逃亡布拉格,不久又逃到阿姆斯特丹。1938年10月17日,考茨基逝世于阿姆斯特丹。
家庭环境
卡尔·考茨基1854年10月生于奥地利帝国的布拉格,其父是捷克画家,祖父
卡尔·考茨基也是画家,母亲是德国人,演员和小说家。考茨基9岁时,全家迁居维也纳。在多民族的奥地利帝国,考茨基自幼怀有激进的亲捷的民族主义情绪,但也同情匈牙利人和意大利人,他很崇敬匈牙利民族英雄科苏特和意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时期,他感到欢欣鼓舞。从此,对社会主义发生了兴趣,开始阅读社会主义书刊和小说。特别是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充满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小说给考茨基以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又读了路易·勃朗的历史著作,他说从中"获得了关于社会主义的某些正面知识",并积极投身于工人阶级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民主公正平等价值的实现。他认为,“社会民主主义是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的结合”,其任务就是“使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能够成为更自觉和更合目的的斗争”。
学习著作编辑1874年,20岁的考茨基开始研究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首先学习的是拉萨尔的著作。1874年秋,他在维也纳大学哲学系学习,他曾在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由于家庭的影响,考茨基也喜欢绘画和写小说。由于对社会主义的兴趣,他开始研究经济学,并学习《资本论》。同时还热烈地赞成达尔文主义。1875年他的第一本著作《达尔文主义和社会主义》发表,从此开始了他的著述活动。同年加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之后,开始为《前进报》撰稿。1876年到莱比锡旅行时,同威·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有过个人接触,1877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1878年,他的一个剧本曾在维也纳演出。这时他头脑中的社会主义是多元的,对科学社会主义并不独衷,他回忆说:"当时,我对马克思还抱冷漠的态度,我的经济学观点当时带有强烈的折衷主义性质"。这时,他开始为维也纳的党报和莱比锡《人民国家报》撰稿。1879年,他曾给赫希柏格主办的杂志《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年鉴》写过几篇文章,得到赫希柏格的赏识并被约请当了赫希柏格的助手。1881年3月,考茨基被派往伦敦,经常同恩格斯一起相处,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结识马恩编辑受马克思恩格斯的影响,考茨基逐步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他骨子里还是机会主义者。1882年,考茨基被赫希柏格解职,重返维也纳。1881--1882年冬季写成了《婚姻和家庭的起源》一书,恩格斯对本书的一些论点提出了不同意见,但考茨基没有接受,相反他在自传中写道:在这本书里,我在有些地方得出了不同于恩格斯后来得出的结论……在恩格斯持有反对意见的诸点上,后来的研究都证明我是正确的。1883年1月,《新时代》杂志创刊号出版,从创刊到1917年秋,考茨基都是它的主编。考茨基非常注意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动向,及时提出一些深刻的见解。
迁居伦敦编辑1885年11月,考茨基迁居伦敦,继续出版《新时代》杂志,此时,伯恩施坦成了《新时代》的撰稿人。在恩格斯指导下,考茨基在大英博物馆进行科学研究工作,陆续发表了一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著作,如:1887年发表了《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1889年发表了《1789年的阶级矛盾》(后改为《法兰西革命时期的阶级矛盾》),1890年迁居斯图加特。为了宣传五一节,1890年发表了《劳工保护,特别是国际劳工保护立法和八小时工作制》。1891年,在恩格斯领导下,由考茨基、伯恩斯坦起草的爱尔福特纲领,才在德国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来统一工人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元错误的情结也确立下来,直到1980年以后社会民主主义才把马克思主义最终从指导思想的神坛上搬下来而仅作为理论基础之一。考茨基草拟了《爱尔福特纲领》(草案)的理论部分,后来,又受委托,于1892年写了《爱尔福特纲领解说》。
主要领袖编辑1899年考茨基写了《土地问题》,因为当时列宁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活动家,且对当时最主要的自谓马克思主义正统继承者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以及社会民主主义仍然持肯定态度,这时尚对该书作了好评,列宁曾说:考茨基的这本书是《资本论》第3卷以后最出色的一本经济学著作。在1889—1914年这个时期,考茨基是第二国际的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在把马克思主义建立成一门严肃的思想学科方面起了主要的作用。他从1883年起负责编辑《新时代》杂志(这是1848年以来的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杂志),并且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性”,反对“修正主义者”,先是在一个专门问题即土地问题上,后来则在更为广泛的问题上反对伯恩施坦。在19世纪80年代跟恩格斯一道工作后,他翻译了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后来还编辑了《剩余价值学说》。对马克思关于利润和地租的学说作了通俗、非常确切、非常天才的叙述。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殖民政策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使命,客观上确实推动了这些国家的现代化。但是在1907年8月的斯图加特代表大会上,伯恩斯坦等人提出社会主义殖民主义的概念。对此,考茨基认为,现实资本主义社会很难放弃殖民政策,但是社会主义应该坚持放弃殖民地的原则,他在理论上反对了“社会主义殖民政策”。
组成集团编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考茨基,进入20世纪后,世界大战的危险已经威胁到人类社会。1910年,考茨基同希法亭、鲍威尔等人组成中派集团。1913年8月倍倍尔去世,弗里德里奇。艾伯特接任社会民主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考茨基发表了一系列论述战争与和平的文章,极力呼吁停止军备竞赛,要求实现裁军。他还明确强调,帝国主义是一种特殊方法,既不是不可避免,也不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考茨基认为,充分认识到自己利益的资本家会阻止战争。对考茨基的见解我们也不难理解,因为战争会损害资本家的企业和投下的资本,资本需要扩张,但是只在和平环境下才能成功地建设和发展。资本主义就是战争这一结论并非是常理。
立场编辑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考茨基对战争持中间立场,提议在议会中,在政府军事拨款问题上,社会民主党人不投赞成票,也不投反对票,要投弃权票。认为这种做法是与倍倍尔和李卜克内西在1870年采取的立场相吻合的。1917年4月6-8日,社会民主党内反战议员在哥达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了独立社会民主党,从社会民主党中分离了出去,考茨基、伯恩斯坦都属于反战的独立社会民主党,并非是列宁指责的绞肉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考茨基提倡社会和平主义,希望早日结束战争。
战斗编辑1917年4月,考茨基和伯恩斯坦为首的中派分子组成了德国反战的独立社会民主党。1922年,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与德国社会党实行合并,联合起来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很快恢复到战前的水平。1932年,考茨基发表了《战争与民主》一书。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他又次指责战争的恐怖,预测到下一场战争不仅会带来贫困和灾难,而且要彻底摧毁一切文明,而留下来的(至少在欧洲)仅仅是冒烟的废墟和腐烂的尸体,极力地制止二次战争的发生。1933年2月18日,社会主义工人国际执行局发表宣言,号召全世界工人“停止相互攻击。一致同法西斯主义进行斗争”,社会主义国际愿意为共同克服分裂而工作,就建立社会党人与共产党人共同体一事与共产国际举行谈判,3月5日,共产国际作出了积极响应,建立了统一战线。
1937年,考茨基发表了《社会主义者和战争》一书,系统阐述了自己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人道主义观点,重提在议会中投弃权票的主张,如果政府给予的保证使我们的社会主义良心得到安慰,那末我们就可以批准拨款,而不至于背叛我们的社会主义义务。1938年,考茨基迁居布拉格。半年后,在德国法西斯快要吞并捷克苏台德区的时候,又逃往阿姆斯特丹,过尽流离颠簸的逃亡生活。10月13日这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工人阶级的领袖和社会主义活动家在贫困中不幸去世。德国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后的第二代理论家,伯恩斯坦、考茨基和卢森堡这一代理论家时代也告结束。
天才之路编辑(一)1938年11月8日,卡尔.考茨基悄无声息地逝世了。对年轻一代来说这个名字无足轻重,但曾经有一个时代,考茨基是教导了国际无产阶级先锋队的真正导师。顺着时光,回溯而上,1881年3月的一天,德国工人运动领袖倍倍尔领着一个20多岁的青年人,来到伦敦拜望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和恩格斯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交谈中,话语权总是被这个“毛头小子”掌握着,他负手而立,夸夸其谈,在两位大师面前没有丝毫的怯意,尽情的展示着自己的才华。马克思用他深邃的目光看着眼前的这个孩子,这是一个天才,也是一个自恋狂!他的聪明使他丢掉了谦虚,他的自负也遮住了他望向远方的双眼。就像树苗成长为大树,需要不断的修剪枝叶一样,天才的成长也是如此。马克思很想把这个孩子留在身边,用他的敦敦教诲来感召这个孩子。因为他知道,自己渐趋衰老的身体恐怕已经无法再继续支撑他尚未完成的事业了,他需要一个接班人,接过他的事业,并能将其继续发扬光大,显然,眼前的这个孩子是他最为满意的人选了。
等待是最静态的变态行为。从量变到质变需要一个过程,更重要的是结果。因为此间的过程往往很痛苦,但一句俗话: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你就只能等待,唯一的期望便是满意的结果。马克思也需要等待,等待这个孩子能成长起来,只可惜,马克思没有多少时间了,两年后,马克思怀着巨大的遗憾,在伦敦闭上了自己的双眼。他最后还是没能等到天才成长的那一刻。其实,马克思无须等待,因为天才就是天才,无需雕琢,就能发出耀眼的亮光。从1882年起,考茨基就进入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中担任主编,天才开始闪光了!1882年著《婚姻和家庭起源》,1887年著《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1906年著《伦理学和唯物史观》,1908年著《基督教的起源》......一部部辉煌的著作,天才已然升华,从此,第二国际又多了一位领导者,一个天才的领导者!他将是“无产阶级永远的财富”
(二)也许仅仅是出于对自己祖国的袒护,有意无意间,考茨基背离了他原本的思想之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参战,作为德意志王朝的子民,考茨基背叛了自己原本的坚持。“超帝国主义论”适时推出,天才彻底的背离了天才之路。其实忠诚与背叛,仅仅系于一念之间,也许上一刻你仍然忠于自己的信仰,而下一刻则已离经叛道,为所欲为。考茨基也在这一念之间,误入歧途,走上了离经叛道之路。但是,我们却不能责怪考茨基,说他是叛徒。考茨基只不过是在祖国和信仰之间作出了一个选择罢了,大家希望他能选择前者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后者。其实仔细看来,“超帝国主义论”多少显得有点牵强附会,这并不是天才的一贯风格,但他却这么做了,很显然,天才在掩饰,为祖国掩饰,也为自己的痛苦抉择而掩饰。
(三)我们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同样地,天才似乎本应快乐,却常常忧虑,天才似乎本应富足,却常常贫病交加,天才本应样样都有,最终却一无所有。考茨基是天才,是不世出的天才,但也正因为是天才,注定了他一生的孤寂。他踌躇满志,却因为孤寂而郁郁寡欢;他才华横溢,却因为孤寂而瞻前顾后,他独具慧眼,却因为孤寂而鼠目寸光。因为孤寂,天才永远也只能是天才,他怯懦的性格就想一捆缰绳,彻底的束缚了他本能驰骋万里的思想,说到底,一生来说,考茨基基本上都只是一个天才的评论家。他的性格像他的思想一样缺乏勇敢无畏的突进,而没有这种品质革命的政治是不可能。从第一发炮弹的轰鸣开始,他就将错误的采取了和平主义的立场,随后将又成为了试图创立第二半国际的独立社会民主党的领袖;独立党瓦解后,他回到了社会民主党。考茨基基本上完全不了解十月革命,对此表现出了小资产阶级学者们的恐惧,并为此写了不少充满了强烈敌意的著作。他在生命中最后四分之一个世纪中著作都显现出理论与政治上的完全衰退。
评价编辑卡尔·考茨基悄无声息地逝世了。对年轻一代来说这个名字无足轻重,但就是曾经有一个时代,考茨基是教导了国际无产阶级先锋队的真正导师。确实,他在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以及法国的影响微不足道,但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总的来说在这些国家影响不大。而另一方面,在德国、奥地利、俄国、还有其它斯拉夫国家,考茨基都是不可忽视的马克思主义权威。共产国际现有的史料编纂试图表明列宁甚至在他的青年时代就把考茨基看成一个机会主义分子并同他宣战,是完全错误的。差不多到世界大战的时候,列宁还认为考茨基是马克思恩格斯事业的理所当然的继承人。这种奇怪的现象归因于时代的特点。这是一个资本主义的上升期,较为民主,无产阶级更为适应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的一面变得不确定了,无论怎样都成了一个遥远的前景,因此改良主义的斗争和宣传就提上了日程表。考茨基专注于从革命前景来评论与证明改良政治的正当性,所以理所当然他应该知道在改变了的客观条件下应该如何用其它方式武装党。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一个重大转折与冲击的时代的出现揭示了社会民主党和它的理论家考茨基的根本的改良主义特征。列宁在大战开始时毅然与考茨基决裂,并在十月革命之后出版了一本无情的书批判“叛徒考茨基”
战争开始时,考茨基表现的无疑像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叛徒,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却只是他自己的过去的半个叛徒。这样说吧:当阶级斗争以其全部的尖锐展现出来的的时候,考茨基发现他自己被迫从他的理论中引出机会主义的最终结论。考茨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无疑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著作,他成功的将它运用到最为纷繁复杂的领域,他的分析思想以其超乎寻常的力量而着称。但这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或者列宁那样的普遍的创造性智慧:说到底,终其一生,考茨基都只是一个天才的评论家。他的性格像他的思想一样缺乏勇敢无畏的突进,而没有这种品质革命的政治便不可能。从第一发炮弹的轰鸣开始,他就错误的采取了和平主义的立场,随后又成为了试图创立第二半国际的独立社会民主党的领袖;独立党瓦解后,他又回到了社会民主党。考茨基完全不了解十月革命,对此表现出了小资产阶级学者的恐惧,并为此写了不少充满了强烈敌意的著作。他在生命中最后四分之一个世纪中的著作都显现出理论与政治上的完全衰退。德国和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失败也就是考茨基所有改良主义设想的失败。
确实,他知道最后都仍然继续断言他对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对民主的“再生”的希望,等等;这种消极的乐观主义只是他辛勤且以其特有的方式诚实的一生的惯性罢了,而没有任何独立的前景。我们将把考茨基作为我们曾经的导师来缅怀,我们欠他一份情,但他同无产阶级革命分手了,于是,我们也必须和他分手。
以上就是历史人物百科-考茨基介绍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看了之后能够购有所了解,有所帮助。同时也对这个历史人物有深刻的感受,谢谢大家的阅读!
相关推荐
热门资讯

-
初三数学基础不扎实,学生力不从心怎么办
2018-11-07 -
★2019年黑龙江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招生考试时间和地点
2018-11-04 -
★201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选拔笔试答卷参考
2018-11-04 -
2019黑龙江艺术招生舞蹈表演专业课全省统一考试说明及评分参考!
2018-11-03 -
2019年黑龙江高考报名费多少钱
2018-10-25 -
给2019年中考生的几点学习建议
2018-10-23 -
2019年中考复习中常见的10点问题
2018-10-23 -
2019年哈尔滨中考体检常见问题解答
2018-10-23 -
高考生选择哪个专业毕业后不愁找工作
2018-10-23
热门问题
-
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
2021-09-03 -
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
2021-09-03 -
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
2021-08-13 -
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
2021-06-25 -
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
2021-06-25 -
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
2021-06-18 -
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
2021-06-18 -
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