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2013年上海初中物理总复习总结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4-12-25 17:02:43


物理学习的知识点比较复杂,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注意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教材,重视教材基础知识的学习,以下是2013年上海初中物理总复习总结。

电功

1.电功定义:电流通过导体所做的功叫做电功。

2.物理意义:电流做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内能、机

等)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3.表达式:W?QU?UIt或W?Pt(任何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械能、化学能也有:

U2

W?IRt?t,单位:焦(J) R2

4.电能:电能是电功的另一种表示,它不是国际单位制,但广泛使用于电工技术中,单位是千瓦·小时(kw·h),也用度表示。1千瓦·小时=1度电=3.6×106焦,测量电能的仪表:电能表,如右图所示。

电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2.电功率是反映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WU22?UI(任何电路)3.表达式:P?;对于纯电阻电路也有:W?IR?(注意:在“测小灯泡额tR

定功率”的实验中千万不能用这两个公式!),单位:瓦(W)

4.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叫做实际电压,这时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叫实际功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这时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叫额定功率。

注意:如果在用电器上所加电压低于或高于它的额定电压,那么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就小于或大于它的额定功率,如在标有“220V,40W”的白炽灯两端加上200伏的电压,灯会亮,但是此时的实际电压达不到40瓦,所以会比正常发光时暗些。

测定小灯泡电功率实验

1.目的: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2.实验器材:小灯泡、电池组、滑动变阻器、电键、电压表、电流表和若干导线。

3.实验原理: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的电流,用P=UI算出小灯泡的功率。(再次强调:不能用其它变形公式计算!!)

4.实验电路图与实物图

5.实验步骤

a.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注意连接电路的时候要断开电键;

b.移动滑片P,使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全部接入电路,闭合电键,接通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记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c.用P=UI,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d.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比额定电压稍高和稍低,分别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与在额定电压时发光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分别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e.用P=UI,分别此时算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注意: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题目中考必考,而且是压轴题,所以一定要引起考生的重视。考试形式会多变,甚至有时候题目中故意给出的错误的方法或结果,都要求从题目中看出来,并甲乙改正,解这类题目好比是侦探探案过程,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当然对基础的掌握程度也是很关键的。

磁 原子和星系

要点提纲

一、磁体

1.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2.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每一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分别是N极(北极)和S极(南极)。

3.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磁场

1.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叫做磁场,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是通过磁场来传递的。

2.磁场是有方向的,放在磁场中的某一点的,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这一点磁场方向。

3.磁感应线是人们为了方便、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分布情况的假想曲线,磁体外部的磁感应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极。

常见的磁感应线分布图

三、电流的磁场

1.著名的奥斯特实验首先表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流具有磁效应。

2.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着磁场,其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3.右手螺旋定则

a.对于通电直导线:用右手握住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弯曲的四指就表示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

b.对于通电螺线管: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a.

四、原子 b. 右手螺旋法则

1.物质构成了物体,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

2.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

a.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原子中存在着电子,建立了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

他认为整个原子就好像是一个均匀分布的正电荷的蛋糕,而电子则是一颗颗嵌在其中的葡萄干。

b.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行星模型”;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恒星),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行星)在核外空间里绕核高速旋转。

c.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根据量子理论,建立了原子的“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某区域内出现,好像带负电荷的云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人们形象地称它为“电子云”。电子云模型是目前认为最科学的原子模型。

约瑟夫·汤姆孙

欧内斯特·卢瑟福

埃尔文·薛定谔

葡萄干蛋糕模型

行星模型

电子云模型

3.原子的组成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五、地球和太阳系

1.太阳系:恒星是太阳;

2.行星: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3.地球的卫星:月球、人造地球卫星

以上是针对2013年上海初中物理总复习总结,小编总结的内容,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最后学大教育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